“破五唯”后,“立新标”应以特色发展为出发点
李锋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
不久前,山东省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表示,该省此次推出的人才评价改革不同于以往以“破”为主的政策倡导,而是更注重以“立”为主的实际操作。各相关部门和试点单位既要大刀阔斧地“破”,更要旗帜鲜明地“立”,特别是在“立新标”过程中,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孙厅长的这一发言,切中了目前以“破五唯”为代表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一大痛点。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葡京网投app_澳门葡京游戏-【在线*平台】:提出“破五唯”相关举措的第五个年头。其间,至少在高等教育领域,“破五唯”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仍有部分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对“破五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疑虑。
比如,有网友表示,“破五唯”后,由于没有论文这一相对公认的考核标准,青年教师可能不得不依附于某些学术权威,失去学术自主性。还有部分教师表示,相比以前,“破五唯”后变得更忙碌,压力也更大,因为要应付方方面面的考核,哪一块也不敢稍有松懈,避免在各种关键时点某个相对短板成为自己被“刷下”的理由……
尽管“破五唯”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仍需要不断探索有利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评价方法与体系。这其中,“破五唯”后立什么成为了关键点,也是最难点。解决了这一点,就能大幅度推进“破五唯”工作。
在笔者参与指导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2010年—2020年的研发人员、经费投入、科研项目数、专利数、国际论文发表数和著作数等数据,衡量了“双一流”高校的科研投入和产出,发现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不但远低于自然学科,而且呈下降趋势。
然而,在使用不同指标(比如增加人文社科的国内论文发表数、研究与咨询报告情况)后,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就得到了明显提高,自然学科的科研效率也并没有下降。
上述发现不但说明“破五唯”有助于提高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还充分说明不同学科具有自身特色,如果统一化、标准化评价,就会出现较大偏差。这也是“破五唯”最主要的动因。
笔者与合作者分析了影响人文社科和自然学科科研效率的因素,发现在多项投入和产出指标中,产出指标中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是与自然学科科研效率关联度最大的两项指标。这表明自然学科的科研效率与科研产出的关联度相对更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人员”才是决定科研效率的关键要素。相比之下,经费对于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影响相对较小,并且这一情况并没有因为“破五唯”的开展而发生明显变化。
进一步用更适合人文社科的科研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以课题经费为代表的经费投入对人文社科的科研产出规模与质量均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一定阶段还会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一定经费规模下,经费投入可以显著扩大人文社科的科研产出规模并提高质量,然而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过量经费投入反而会降低人文社科科研效率。
除了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存在上述明显差异外,不同类型高校的科研效率也具有鲜明特征。比如,同样是人文社科,综合型高校、理工类高校以及人文艺术类高校在科研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高校,其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要显著高于以人文社科类学科为主的高校,这说明前者的科研管理能让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的科研行为趋同化。
即使只将学科分成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两大类,将高校分为综合型、理工类和人文艺术类三种类型,仍可以发现不同类型学科与高校的科研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而自然学科内部又具有极大差异,比如不能“工科理科化”。
因此,科研评价和科研管理一定要符合学科各自的特点,避免堕入绩效主义陷阱,或被各种评估与排名牵着鼻子走。务必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及差异,选择具有适切性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开展分类评价。
此外,还要努力探索形成分类发展、分类支持的评价体系,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和学科围绕自身特色提升科研质量和竞争力。对于高校而言,可以依据办学传统与发展任务、学科特色与交叉融合趋势合理定位,从而更自主、更灵活、更有特色地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学科建设。
在科研评价与学科建设拥有自身的特色后,高校、院系以及学术共同体就更能针对“立什么”的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学者对“学阀把控”以及“各方面的任务、要求与考核铺天盖地而来”现象的担忧,进而使“破五唯”真正减轻年轻学者的压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立德树人与学术创新上。
分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