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蒿三年,他们找到过敏性鼻炎“元凶”

 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4 10:50:19 字体大小:

过敏性疾病作为全球高发的慢性免疫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我们团队在榆林全年不间断采样,顶着风沙、暴雨奔波于沙蒿密集区,从初春到寒冬,只为找到过敏性鼻炎的‘元凶’。”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贺浪冲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近日,该团队首次从黑沙蒿中鉴定出α-姜黄烯等五种挥发性致敏组分,均可引发类过敏反应,这一成果为青蒿属植物种植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中国北方榆林地区蒿属植物挥发性致敏组分的筛选发现》为题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过敏性鼻炎:榆林人的“季节之痛”

在陕西省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是公众无法绕开的话题。因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随着沙蒿等蒿属植物的大面积种植,过敏性疾病患者激增且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特征。然而,其致敏物质基础一直未明确,给疾病的防治带来巨大挑战。2019年,榆林市政府更是将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纳入“民生十件实事”之一。

彼时,贺浪冲团队正在开展过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并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在得知榆林地区长期遭受沙蒿引发的过敏性鼻炎困扰,并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安全时,贺浪冲坐不住了。

贺浪冲(中)带领团队在榆林沙蒿地采样。受访者供图

作为榆林人,他深感责任重大:“我今天取得的一点成绩是与家乡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的,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2022年起,团队便扎根榆林,联合当地科研机构,开启了一场漫长的“过敏原追踪行动”。

“分子钓鱼”:精准锁定致敏物质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的过度反应。当空气中的过敏原进入人体,会和特定的“过敏受体”结合,就像钥匙插进锁孔,触发过敏症状。寻找过敏原的过程就是在空气和植物中找到一把“钥匙”(过敏原),让其打开这个“锁”(过敏受体)。“以往大家都是拿了很多把钥匙挨个试,但这是一个非常费时费力的过程。”贺浪冲解释说。

这项研究是把“锁”(过敏受体)从人体细胞里取出来,建立一种类似于钓鱼的筛选模型:把榆林空气和植物中的各种过敏物质比作池塘里的鱼,把“锁”(过敏受体)做成鱼钩,当鱼接近鱼钩时,就会受到吸引而“咬钩”,就是要找的“过敏原”。

为验证这些物质是否真的会引发过敏,研究团队给肥大细胞“投喂”过敏原,观察细胞是否有释放过敏物质信号。同时,也让小鼠接触这些物质,观察是否出现类似人过敏的症状。通过层层验证,最终确认空气中引发过敏反应的关键物质。“通过这种体外模拟的方式,我们不用直接在人体上做实验,就能快速、安全地锁定引发过敏的物质,找到导致过敏的‘元凶’”贺浪冲说。

贺浪冲(左)带领团队在榆林沙蒿地采样。受访者供图

团队利用类过敏特异性受体MrgX2,自主研制了CMC-过敏性气体分析仪,对采集的全生命周期黑沙蒿植物样本进行系统筛查,首次发现α-姜黄烯、α-蒎烯、β-蒎烯和柠檬烯等五种挥发性致敏组分,均可通过MrgX2受体显著激活肥大细胞,引发类过敏反应。其中α-姜黄烯在黑沙蒿中含量较高、致敏活性较强。

此外,通过测定不同月份植物样本中挥发性致敏组分的含量变化,发现这些挥发性致敏成分总含量随着植物生长逐渐升高,在平均温度较高的八九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与榆林市临床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期高度吻合。

研究成果对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明确过敏原后,可以对其进行监测,根据不同季节、区域的过敏原浓度,指导公众科学防护,降低过敏原对人群的影响;另一方面,明确了过敏受体,就可以针对该靶点研发抗过敏药物。该团队开发的针对性的“芷元宁TM”等系列产品,也被证实能够显著改善榆林地区过敏性鼻炎症状。

科研背后:沙蒿地里的坚守

科研突破的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团队成员需要全年无休地追踪沙蒿的生长周期,在最炎热的夏季和最寒冷的冬季都要坚持在野外采样。在贺浪冲看来,这项研究就像是一场抽丝剥茧的“过敏原追踪行动”。

科研团队在榆林沙蒿地采样。受访者供图

“第一次在榆林市的文化园高密度区采样时,由于沙地面积太大,设置的采样点间隔太远,天黑后队员们在沙地里,只能靠听设备运行的声音来辨别方向、寻找设备。”贺浪冲回忆道。

榆林当地气候多变,有一次在小纪汗高密度区采样时,突降暴雨,大家第一反应不是躲雨,而是为采样设备撑伞、套防水袋,全力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采样期间,常有当地老乡驻足询问。得知科研团队在研究过敏性鼻炎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拇指,“你们这是在帮咱榆林人解决大难题啊!”这些质朴的认可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

采访时,贺浪冲和团队成员依然奔走在榆林的沙蒿丛中。“科研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探索,更是一份责任与承诺。”贺浪冲坦言。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