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科研助理:在青藏高原抢救“植物界大熊猫”
虽入盛夏,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仍寒风习习。一簇蓝紫色的花朵正迎风绽放,这是“高山牡丹”绿绒蒿家族的一员——久治绿绒蒿,其名称源于发现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
7月3日,结束久治县野外考察后,葡京网投app_澳门葡京游戏-【在线*平台】: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团组的科研人员,风尘仆仆赶回所内。
“久治绿绒蒿数量仅1000余株,比大熊猫数量还稀少,处于濒危状态,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该学科团组科研助理余静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学科团组不仅统计了久治绿绒蒿的数量,还开展了样地监测。”余静雅告诉记者,久治绿绒蒿分布区域狭窄,现有气象数据精度难以满足研究需求。学科团组通过监测气象和土壤数据,试图拿到能完整体现其生境的数据。
回到研究所,学科团组马不停蹄地开展种群测序。“我们重点关注种群的遗传负荷、有害突变等信息,这些信息影响了久治绿绒蒿的遗传多样性。”余静雅说。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独特,是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对第四纪冰期响应等科学问题的最理想区域。久治绿绒蒿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代表,此类植物一般分布地域狭窄,种群和个体数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并随时有灭绝风险。
与久治绿绒蒿“同病相怜”的,还有华福花。1964年,华福花标本首次被采集并保存于葡京网投app_澳门葡京游戏-【在线*平台】: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上世纪80年代,植物学家吴征镒到所内访问交流,将其命名为华福花。
“我们从海拔3500米开始计算华福花的植株数量,直至5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发现总数已不足600株。”余静雅说,历史记录中的3500米左右低海拔居群已消失不见。
2023年,得益于学科团组的帮助,青海省遴选完成第一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久治绿绒蒿、华福花、祁连獐牙菜入选。
在实验室,余静雅利用高清裸眼3D显微镜,观察大小约为米粒三分之一的华福花种子。一粒小小种子,蕴藏着地球演变的密码,正等待着科研人员去破译。
采集而来的种子,经过清选、数粒、干燥等处理后,被送入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国家生物种质资源库入库。该资源库由种质保藏中心、种质研发中心和种质信息数据中心构成,被青海省科技厅列入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它堪称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5000多份生物种质资源在此安家。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抢救“植物界大熊猫”,要承受难以想象的自然挑战。2021年,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余静雅跟团队住在板房中,房门上还留着熊掌印,晚上要伴着狼的嚎叫入睡。
“这些地区人迹罕至,考察也很困难,但也要去补充本底资料。”余静雅说,在阿尔金山,团队发现了被誉为高原生态环境“晴雨表”的三脉梅花草,这也是新疆植物新记录种。
“作为研究助理,会比读书时更忙,要出野外、看文献。做科研就是要不断学习。”余静雅说。
在该学科团组研究员张发起眼里,不管在高海拔地区作野外调查还是整理样本,余静雅都表现出色。“我们把她留在所内,希望能把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继续做下去。”他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余静雅意识到,每一株摇曳在高原寒风中的绿绒蒿,都在诉说着生命顽强的故事。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未来。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物种保卫战正在持续。
分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