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靶点调控治疗癫痫有了新线索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汪凯、副教授季公俊团队联合国外合作者,发现特发全面性癫痫的脑影像异常与深部电刺激靶点同属于一个功能网络,为理解癫痫患者的大脑异常放电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线索。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约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属于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类型,这类患者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全面性发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部分病例在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持续发作,该现象凸显新疗法研发的迫切需求。当前研究将IGE重新定义为脑网络疾病,但其具体网络定位及治疗相关性仍存在显著的研究空白。
该项研究中,研究者以坐标映射网络的方法对IGE患者的既往脑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在网络水平进行整合,并进行了一系列验证和临床治疗相关的探讨。研究发现21项跨模态的IGE研究结果,在传统分析中仅能发现17%的一致性,但在网络水平的最高重合度达90%以上,包括了丘脑、豆状核、小脑和中央区皮层等运动相关的重要脑区,称之为IGE网络。以往通过功能磁共振和脑电同步采集定位的IGE患者病灶源,也都落在此次研究得到的IGE网络内。该网络的空间分布与躯体认知网络高度相似,解释了患者癫痫大发作时全身性抽搐的现象。
IGE网络在丘脑的峰值点与深部脑刺激治疗IGE的最优靶点位置高度一致,均位于中间内侧核团。在21名深部脑刺激调控中间内侧核团的IGE患者中,19名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下降了50%以上。这表明IGE网络与深部脑刺激有效调控癫痫的靶点在空间上高度一致。最终,研究将脑影像的发现与深部脑刺激靶点整合得为一个统一的IGE网络,对开展IGE的精准靶点调控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7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