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京网投app_澳门葡京游戏-【在线*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论文 >《最新论文》>正文

新成果可实现药物在人体的精准“闪送”

 2025/5/4 11:42:09 《最新论文》 作者: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内脏器官疾病的精准治疗,依赖于高效药物递送方法。然而,现有的药物递送范式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传统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效率有限,药物在全身循环中容易"迷路",难以精准到达病灶部位,甚至有可能对其它器官造成损伤;二是大分子药物(如基因药物)很难穿过细胞膜天然屏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常凌乾表示,按照常规的给药方式,相当于吃100块钱的药,可能只有1块钱的药能真正到达病灶区域进行有效治疗,99块钱的药物成分都在循环过程中被无效代谢掉了。因此,开发精准、安全、高效的靶向器官药物递送技术,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核心要务。

近日,常凌乾团队联合中外多所高校的研究者,研制出了一种柔性可植入式电子贴片(NanoFLUID),该帖片可以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生物体的器官上,将药物精准送达靶器官部位和细胞内部。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该生物电子芯片结构,基于常凌乾团队的一项标签技术——纳米电穿孔。具体来说,电子贴片通过结合柔性电子材料形成5层微纳结构电子贴片,中间层为药仓,可直接附着在器官表面,其独特的“纳米孔-微通道-微电极”结构可实现低电压下细胞膜的安全穿孔。同时,利用纳米孔道内形成的超高电场强度,药物分子递送速度可以被提升上万倍(对比传统的电递送方法)。

此外,无源供电模块保证了贴片在植入内脏器官后,可以实时可控地打开细胞膜“通道”,将大分子或基因药物分子以高于传统递送速度,安全、快速、高效的送入目标细胞内。NanoFLUID还可以通过调控电参数,精准地以微米和微克为单位控制药物进入器官的深度及剂量。

为了探究电子贴片递送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团队建立了小鼠急性创伤性肝损伤模型,以验证贴片在肝脏创伤治疗中的疗效。研究发现,与传统缝合、电灼或水凝胶止血方法相比,贴片可以实现创口的即时止血。此外,通过递送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可以显著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使肝功能指标在7天内完全恢复正常。病理学分析还显示,贴片治疗组的肝脏损伤部位恢复平滑、完整,无炎症浸润和纤维化形成(纤维化面积减少80%),远优于其他治疗组。

为进一步论证电子贴片的递送能力,研究团队还利用贴片系统,建立了乳腺癌转移驱动基因的高效筛选平台。通过将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的50个与乳腺癌转移预后最相关的候选基因构建成基因文库,并利用贴片精准递送至小鼠乳腺组织,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在体水平的高通量基因筛选。实验结果分析鉴定出11个在转移灶中显著富集的候选基因,其中DUS2基因表现出最突出的富集特征(表达量达4030 TPM)。

功能分析证实,DUS2过表达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能力和转移潜能,敲降DUS2则可有效抑制转移进程。

据悉,NanoFLUID代表了一项具有范式革新意义的生物电子学突破,为内脏器官靶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首先,无源无线设计实现了对深部器官的精准干预;其次,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细胞膜屏障限制,显著提升药物递送的时效性;此外,该平台技术具有极强的拓展性,既能针对癌症、创伤等重大疾病开发新型治疗方案,又可作为研究工具推动基础医学发现。

该技术目前已在北航实现转化,应用在在医学美容、皮肤创伤修复等领域,孵化了基于纳米电穿孔的无创Ultra-NEP透皮导入仪,实现高效药物递送。

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943-x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